提升AI用于电力系统分析决策的安全性_模型_数据_样本
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,海量新能源接入使系统结构和特性巨变,人工智能(AI)辅助电力系统分析决策需求迫切,但AI应用存在数据有偏、鲁棒性不足等安全风险,需针对性研究提升其安全性的方法。
研究背景与挑战
电力系统调度决策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,新型电力系统中,风光发电装机容量大增,系统规模庞大、决策变量高维、不确定性显著,专家经验方法难以为继,亟需AI辅助。然而,AI自身存在算法、数据、系统等技术层风险,以及衍生的网络、现实等应用层风险,其数据依赖性和鲁棒性不足,在电力系统巨型决策空间中难以保障安全约束,传统提升AI安全性的方法难以考虑电力系统物理约束。
核心研究进展
避免数据有偏导致的决策风险
基于生成式AI的样本生成:电网运行中不安全样本少,数据不均衡,开源模型数量不足。提出基于改进生成对抗网络的暂稳评估数据增强方法,利用“对侧”多数类样本特征生成少数类和分类边界样本,结合信息熵自动标注,提升样本效率;针对输电断面安全裕度场景样本不足,提出基于模型迁移的生成对抗网络训练方法,实现特定裕度样本生成和多目标场景“拼接”,提升AI模型在低裕度场景的准确率。
展开剩余86%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电网模型生成:电网模型数量不足,提出结合大语言模型与电力系统工具的生成框架,通过提示工程、模型微调及潮流调整垂直模型协同,生成满足需求的电网模型,提升格式正确率和潮流收敛性。
提升评估模型的鲁棒性
暂态稳定评估神经网络的鲁棒性认证与提升:AI算法黑箱特性致“特征捷径”,提出两阶段鲁棒性认证框架,嵌入电力系统物理约束,对认证失败样本仿真,评估模型鲁棒性;利用对抗样本进行鲁棒训练,提升模型在随机断线测试集的准确率和认证率。
保证AI输出满足安全约束
满足一般线性约束的神经网络激活层及GPU高效求解:神经网络输出可能不满足约束,提出内嵌可行性投影的神经网络,将投影问题表述为熵正则线性规划,设计可微激活层;提出GLinSAT框架,实现GPU高效求解,提升机组组合问题中神经网络预测的可行性和训练效率。
未来重点攻关方向
数据层面:探索多模态数据增强与融合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,构建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机制。
算法层面:研究电力AI模型鲁棒性与公平性提升、可解释性增强、场景自适应优化等算法。
系统层面:研究AI与信息物理电力系统耦合建模,分析风险传递路径,探索电算协同理论与方法。
通过上述研究,提升AI在电力系统分析决策中的安全性,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保障。
免责声明:我们尊重知识产权、数据隐私,只做内容的收集、整理及分享,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,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,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,如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,如对报告内容存疑,请与撰写、发布机构联系
发布于:广东省